| 网站首页 | 本站新闻 | 杭州残协讯息 | 中途之家 | 康复医疗 | 人间真情 | 就业指导 | 学习资料 | 起来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站起来公益网 >> 中途之家 >> 康复之星 >> 正文
[组图]自强,男裁缝三次登上全国残疾人技能大擂台
作者:北京日报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16【字体:

比赛现场管理非常严格,每名选手的手机都在入场时上交封存,否则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中午12点,选手们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老张把报纸垫在工作台上,在赛场里就吃起了盒饭。忙了一上午,他饿坏了。

虽然腿有残疾,老张这一双手可是很有功夫。男装制作的细节缝合必须手工完成,针与线在他的手中仿佛长了眼睛,领口、前片、一个个零散的裁片渐渐组成上衣的雏形。

比赛中,老张坐在第42号工作台前紧张制作衣服,头都没空儿抬一下。

比赛结束,老张并没有获奖,闭幕发奖仪式上,看着获奖选手一个个手捧奖状兴高采烈,老张表情黯然。

老张的“卫民服装店”面积只有十来平方米,挂满了街坊四邻送来扦边儿、剪裁、熨烫的衣服。每天他都要和爱人在这里工作10多个小时。

为了这次比赛,老张和队友刘晓霞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训练和备战。每周五天,他们驾驶残疾车到北京纺织服装职业学校训练,很是辛苦。

2003年,老张参加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男装制作第二名。他把当时的照片和奖状悬挂在自己小店的明显位置,每天工作累了就看一看。

  6月11日一早,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缝纫教室里,几十部缝纫机分三列排开,裁判和赛场志愿者们反复检查着设备。当天,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男装制作项目的比赛在这里举行。

  7点刚过,来自北京的选手张卫民步履蹒跚地和来自全国的几十位残疾人制衣能手陆续进场。这是老张第三次来到这个全国残疾人比拼个人职业技能的大擂台,2003年作为北京残疾人代表之一参加第二届大赛取得第二名,2007年第三届大赛因突发疾病没拿到名次,这次老张可是憋足了劲儿,提前一个月就备战,服装店生意全给爱人打理,自己每周五天到服装学校进行男服制作训练。

  经过抽签,老张坐在第42号位置上。他的面前摆放着43个服装裁片,任务是10个小时内用这些裁片制作出一件男士青年上装。

  7点半,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场内立即响起阵阵电动缝纫机的转动声。工作台分为缝纫和熨烫两个部分,老张先将裁片分好类,先熨后缝。尽管右腿肌肉萎缩,但为提高效率,老张坚持站着完成熨烫工序。右手掐头左臂一甩再用左手指反向一收,近一米长的衬条在空中画了个弧线稳稳地落在熨衣板上,熨斗一压一走衬条就服服帖帖了,熟练的手艺引得旁边的外省选手不时要抬头瞄上几眼。

  12点,选手们终于有了半小时休息时间。老张放下手里做了一半的衣袖,赶紧去趟厕所。“时间太紧,我从早晨到现在连口水都没敢喝。”

  回到工作台前,匆忙扒拉几口盒饭,下午的比赛又开始了。老张戴上花镜,开始缝合工序。大部件用缝纫机,小部件只能手缝。随着飞针走线,领口、前片……一个个零散的裁片渐渐组成上衣的雏形。下午5点,老张第一个完成制作“交卷”,比规定时间少用了整整1小时。“体力不如以前了,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老张走出赛场揉着肌肉萎缩的右腿感叹着。

  能提前1小时完活儿,这可是老张近三十年历练出来的。

  1977年,18岁的张卫民高中毕业,因为腿不好哪家单位都不要。他不服气,一定要学个好手艺,于是就去丰台服装裁剪班报了名。“人家一天练8小时,我就练9小时、10小时。”凭着这股劲头儿,几年下来,他练出一身好本领,先是在福利厂工作,后来干脆把“卫民服装店”的牌子挂在自家门口。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房屋拆迁服装店被迫关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几年里练过摊儿,也在服装厂帮过忙,可都不如意。1992年,在政府和各级残联的帮助下,卫民服装店又开张了。老张手艺好,为人厚道,从不挑活儿,残疾人来做衣服打折甚至干脆免费,所以门脸儿先后搬了几次但还是有不少回头客。

  12日,翘首以待的老张等来了失望的消息。虽然他的服装用时最短、质量很好,但和其他省市年轻选手相比,细节上不够时尚,最终没能进入前三名。“回去总结经验再练上四年,下届我还来,一定给北京的残疾人争光!”闭幕式上,老张咬着牙说。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新闻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