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本站新闻 | 杭州残协讯息 | 中途之家 | 康复医疗 | 人间真情 | 就业指导 | 学习资料 | 起来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站起来公益网 >> 中途之家 >> 康复医疗 >> 正文
[组图]脊髓损伤的临床早期康复
作者:康复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30【字体:

脊髓损伤康复分期可分为早期康复及中后期康复。早期康复阶段为急性脊脊髓损伤后2~8个周,包括卧床期和初期轮椅活动期;中后期康复为急性脊髓损伤后2~3个月,是在巩固和加强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的基础上,对有可能恢复布行的患者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对不能恢复步行的脊髓损伤患者加强残存肌力和全身耐力的训练及熟练轮椅生活技巧。
    1.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1)床和床垫:对脊柱不稳定者,伤后24h以内选用动力床;对脊柱稳定者可使用减压床、皮垫床或一般床上加气垫或水垫。   
    (2)保持正确的体位   
    下肢体位:①仰卧位时可选择髋关节伸直位(可轻度外展),膝关节伸直位(膝下不得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踝关节背伸位(应用足垫枕)及足趾伸展位;②侧卧位时可选择髋关节20°屈曲位,膝关节屈曲60°左右,踝关节背伸和足趾伸直位。  
    上肢体位:①仰卧位时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直,手前臂旋后位;②侧卧位时,下侧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屈曲90°,上侧肢体的肩、肘关节伸直位,手及前臂中立位;③俯卧位时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手前臂旋前位。   
    (3)体位变换。①定时变换:在急性期应每2h按顺序更换体位1次,在恢复期可以每3~4h更换体位1次。②轴向翻身:在急性期,脊柱不稳定或刚刚稳定时,变换体位必须注意维持脊柱的稳定,由2~3人共同为脊髓损伤患者做轴向翻身,不要将患者在床上拖动以防止皮肤擦伤。每次体位变换时,应简单检查一次患者骨突处的皮肤情况,使床单平整、清洁。   
    (4)个人卫生活动:协助患者梳洗,注意采用中性肥皂。大小便及会阴护理,注意避免局部潮湿,以减少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大小便后软纸擦拭,避免皮肤擦伤。
    2.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1)卧床期:在此期,康复训练每日1~2次,训练强度不宜过量。训练内容包括:
    ①呼吸功能训练:C1~C3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肋间肌和占呼吸功能60%左右的膈肌均发生瘫痪可出现呼吸暂停。颈,以下损伤患者肋间肌瘫痪,膈肌可部分维持运动功能。下颈或上胸段脊髓完全性损伤的患者膈肌功能虽得以保留,但肋间肌和上腹部肌肉常伴有麻痹而影响正常胸壁运动。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排痰功能下降,可造成肺炎等并发症,放应积极训练呼吸功能。
    呼吸锻炼:指导脊髓损伤患者先从缓慢的、放松的腹式呼吸开始,逐渐过渡到用手法将一定阻力施加于患者膈肌之上,或在患者上腹部放置沙袋等,锻炼呼吸肌的负荷能力。腹部放置沙袋的重量可从500g开始,酌情增减重量,一般不要超过2000g。
    增加胸壁运动:如有规律地协助患者翻身、转体,通过被动牵引增加胸璧和双上肢的运动幅度。
    保持呼吸道清洁:每日坚持拍打、叩击患者的胸背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防止分泌物在气道内滞留。如实在无力将痰咳出者,应对气道内分泌物勤加吸引。
    ②关节训练:脊髓损伤后,由于关节丧失了主动运动,使疏松结缔组织发生级缩变成致密结缔组织。失去了弹性和伸缩性能,这一过程发生在关节囊和周围的筋膜、肌肉结缔组织和韧带等处,从而造成关节的挛缩。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关节挛缩后,其残存运动功能高度障碍,甚至连自立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都不能完成,故应早期预防。首先要经常变换体位,同时为保持肢体功能位要早期使用夹板,稍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同时伸展患肢。
    被动奖节活动: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应立即进行全身各关节的被动括动,每日1~2次,每一关节在关节活动度范围内进行各轴向活动,被动活动时动作应轻柔、缓慢、有节奏,以免诱发牵张反射。髋关节外展要限制在45°以内,以免损伤内收肌群。对膝关节的内侧要加以保护,以免损伤内侧副韧带。在下胸段或腰椎骨折时,进行屈髋屈膝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在无痛范围内,不可造成腰椎活动。禁止同时屈曲腕关节和指关节,以免拉伤伸肌肌腱。腰椎平面以上损伤的患者髓关节屈曲及腘绳肌牵张训练需要特别强凋,因为只有在膝关节伸直、髓关节屈曲达到或超过90°时才有可能独坐在床上,这是各种转移训练的基础。因此治疗师应该常规进行以下训练:脊髓损伤患者取平卧位,治疗师面向患者侧坐,将患者一侧小腿置于自己的肩上。用手固定膝关节,用自己的躯于力量向患者头部倾斜,使脊髓损伤患者下肢保持直腿抬高90°以上,抬高的程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力度,并维持5~10min,然后换另一侧下肢操作。
    支具的使用及肢体功错位的保持,脊髓损伤患者为了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可使用肩支具。同时可以使用足支具防止足下垂和跟腱挛缩。使用轮椅时要求有合适的厚坐垫,足部有支托,上肢用扶手。
    ③床上肌力增强训练: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当运动,使在急性期过程中不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
    ④膀胱功能训练:脊髓损伤对泌尿系统的影胸主要为排尿障碍,如处理不当则可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利肾功能减退或衰竭。脊髓损伤后的排尿障碍包括脊髓休克期的排尿障碍为尿滞留,可持续效周至鼓月;骶椎以上损伤可出现适尿胍反射亢进,产生不自主排尿;脊髓圆锥或骶神经根完全性损伤可出现摊尿困难或充溢性尿失禁。
    处理方法:
    留受导尿:留置导尿管时要注意卧位时男性导尿管的方向必须朝向腹部,以免导尿管压迫尿道管,造成尿道内压疮。留置导尿时还要注意夹放导尿管的时机。膀胱潍尿在300~400m1时有助于膀胱自主收缩功能的恢复。要记录水的出入量,以判断放尿的时机。留置导尿时,每日的进水量必须达到2500~3000ml,以免膀胱尿液细菌的繁殖增长。留置导尿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可以没有习症状,此时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无效,治疗此种情况的最好办法是拔除导尿管。出现全身性菌血症时可以采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膀胱冲洗:为消除膀胱内沉渣,防止导尿管堵塞,减少感染等,应定期进行膀胱冲洗,常用冲洗液有生理盐水、0.2%呋喃西林等。
    间歇导尿;采用较细的导尿管,每次排尿时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即可使用,用后可用清水冲洗,然后放入生理盐水或消毒液中保存。这种方法在发达鼠家中已经普遍使用,特别是对手功能尚可的患者,效果良好,对尿道损伤不大,很少发生感染。间歇性导尿最好由专人负责,每4~6h导尿1次,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ml以内,可如下安排:
    8:00,400ml     10.00,200ml
    12:00,400ml    14.00,200ml
    16:00,400ml    18:00,400ml
    间歇导尿期间,每两周查尿常规及细菌计数,如尿内发现脓细胞或自细胞镜;下计数大于l0个应使用抗菌药,必要时可改成留置导尿。导尿次数可根据排尿恢复情况逐渐减少,残余尿量少于l00ml时可停止导尿。长期间歇导尿患者应耐心练家属或脊髓损伤患者自行导尿。   
    反射性排尿:每次排尿前,应配合使用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训练,建立撵尿反射机制。寻找刺激排尿反射的触发点,如叩击耻骨上区,摩擦大腿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茎头部,扩张肌门等,促使出现自发性排尿反射。   
    药物治疗:对膀胱逼尿肌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不能盲目长期使用反射排尿,可使用药物降低膀胱压力,可选用的要有。①山茛菪碱(654-2):抗胆碱药,可松弛逼尿肌,缓解膀胱痉挛,增加膀胱容量,缓解尿急、尿频、尿痛、尿失禁等症状。②酚苄明:为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阻断位于膀胱部及尿道平滑肌处的受体,降低尿道阻力。宜从小剂量开始,同时监测卧位及坐位、立位血压变化。对逼尿肌无反射的患者,可应用拟胆碱药,如溴吡斯的明等。
    外科手术治疗:对患有严重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反复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药物治疗不佳,间歇导尿有困难,残余尿量增加等的患者,应行膀胱颈切开,Y-V成型术,或外扩约肌切开术。对膀胱挛缩容量很小,并反复泌尿系统感染者,可考虑行膀胱耻骨上造口术或膀胱成型术。
    (2)轮椅期:此期临床主要治疗已经基本结束,脊髓损伤患者脊柱与病情均已稳定,应强化康复训练。每日康复训练时间应在2h左右。训练内容包括:
    ①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和起立床训练持续牵拉跟腱,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关节挛缩。
    肌力增强训练:增强肌肉的力量对脊髓损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训练的肌肉主要包括背阔肌、肩胛带肌和上肢肌,可徒手或利用重物训练,也可利用墙上拉力器进行训练。如腹背肌增强训练;一是仰卧起坐训练:患者在垫上取仰卧位,在治疗师帮助下进行仰卧起坐训练以增强腹肌力量;二是背飞训练:脊髓损伤患者在垫上取俯卧位,双上肢后伸,治疗师拉住患者双手帮助其抬起上身呈反弓状,如此反复训练以增强背肌力量。
    ②翻身训练。垫上翻身训练:脊髓损伤患者双手互握向两侧摆动,借着惯性翻向一侧。仰卧位至坐位训练:患者先转呈侧卧位,头和上身向上抬起,一侧肘关节屈曲支撑,另一侧手交替支撑,使身体逐渐转呈坐位。
    ③支搏训练。轮椅上的支撑动作:脊髓损伤患者双手支撑轮椅的扶手,保持躯干直立将臀部抬起(图4-11);垫上的支撑动作则是患者坐于垫上,保持长坐位,双手支撑于支撑垫上,将臀部抬高,躯干保持直立(图4-12)。肌力加强训练应根据不同的损伤平面来训练残存肌肉的肌力,从而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骨质疏松,为下一步的转移做准备。
    ④坐位平衡训练:正确的独立坐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练的前提。床上坐位可分为长坐位(膝关节伸直)和短坐位(膝关节屈曲)。实现长坐位才能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的训练,其前提是腘绳肌必须牵张度好,髋关节活动度超过90°。轮椅上的平衡训练:患者坐于轮椅上,背部离开轮椅靠背,尽可能伸直保持此姿势。面前可放姿势镜;长坐位的平衡训练;静态:脊髓损伤患者长坐位于垫上,面前放一姿势镜,治疗师在脊髓损伤患者身后保护,患者双手从侧方、前方抬起至水平位,保持长坐位,或双手从前方举起过头顶,保持长坐位;动态:长坐位静态保持后,进行长坐位传球训练。
    ⑤转移训练:患者坐于床边,轮椅与床成30°放于床边,脊髓损伤患者一手撑于轮椅扶手上,一手握支撑器撑于床上,使臀部在抬离床面的同时将身体转移到轮椅上(图4-13)。在转移时可借助一些辅助具,如滑板。转移训练时必须准备各种预防措施,足以保证患者不跌倒。
    ⑥轮椅使用训练:不同脊髓损伤水平的脊髓损伤患者选择轮椅的类型也不同,C4以上损伤的患者选用声控轮椅:C3至T12损伤的患者可选用轻型轮椅。选择的轮椅必须既安全又舒适美观,且具有最大的使用功能。急性稳定期主要进行轮椅上平衡训练。
    ⑦部分ADL训练:C6以下进行进食、洗漱及穿衣训练:C8以下进行进食、洗漱、穿衣及排便训练。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新闻 相关文章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城市
    王新宪会见中国澳门残疾人奥
    北京市残联到通州区调研残疾